为深入贯彻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,6月13日,车辆工程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课程思政建设集体备课会。会议围绕课程思政理念传达、经验分享与教学研讨三大议题展开,旨在切实增强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。
会议伊始,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维波解读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神实质,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路径。史院长指出,课程思政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,更是全体专业课教师的共同使命。通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,能够有效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。

随后,车辆工程学院汽车教研室主任王娟老师作为教师代表,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。她结合自身教学实际,介绍了如何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爱国情怀、责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。王老师指出,借助案例教学、问题导向等方法,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,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。她的分享为在场教师带来了诸多启发与思考。

在交流研讨环节中,来自两院的教师围绕“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”展开了热烈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,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守正创新,紧扣教学内容、学生特点与时代需求,积极探索多元融合路径。通过集体备课、教学设计打磨和典型案例分享,能够有效提升课程的思想性、理论性与实践性。

最后,车辆工程学院院长陈肖如作总结发言。他指出,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,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在专业课程中推进思政育人的系统建设。他强调,思政元素的融入应注重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真正实现润物无声、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。同时,陈院长对全体教师提出五项工作要求:一是坚持理论先导,持续提升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;二是紧扣问题导向,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与说服力;三是推动协同创新,深入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;四是注重案例引领,讲好育人故事,增强价值认同;五是强化责任担当,在教学设计、课堂组织、学生互动等方面主动作为、积极探索。
未来,车辆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向,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优势,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与教学创新协同推进。通过课程改革、资源建设与实践探索,不断提升课程育人质量,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终审:张 杰
初审:陈肖如
编辑:宁小刚
来源:能源交通教研室